芝麻绿豆蒜_143(1 / 2)

芝麻绿豆蒜 安尼玛 1874 字 2个月前

第104章 抢滩

平安夜前夕,林枫拿来了一大盒的白松露,顺便开始了他在餐厅的第一天工作。

霍子安松了一口气。京城的高级餐厅已经展开了食材混战,供应商的电话和门口被堵得水泄不通,还有派人常驻机场,只要飞机能起飞,就立即打飞的到日本、港澳台或东南亚去抢食材。有能耐的供应商重新规划路线,让食材先进入上海、杭州等大城市,再用火车进京。这么一来,时间就要长很多,而且食材保存也是个难点。

霍子安拿到了白松露,真是幸运极了。

接着霍子安就发现,不只是贵食材,连最普通的蔬菜水果都成了稀缺品。雪下了两天两宿后,高速公路封了。市里的道路勤于撒盐铲雪,大部分还能通行,但连接郊区的道路没这种待遇,部分结了滑溜溜的冰层,就是老司机也不敢冒险上路。

根据天气预报,这场雪或许会持续到元旦,居民嗅到了菜价物价高涨的可能性,纷纷囤菜囤肉。结果,物价飞涨提前成了现实。

霍子安整理了食材仓库,幸好他和陈朗心对食材管理严格,大致上的储存够这几天用的。毕竟是京城,就算遇到气象灾害,食物的供应会很快恢复,所以他们并没有太担心。

唯一迫在眉睫的,是平安夜和圣诞的两顿晚餐。菜单已经发出去了,临时修改菜单有损声誉,他们必须保证能按照计划上菜。结果盘点完食材,他们还是找到了一个漏洞:没有姜。

姜恰好是这两顿晚餐的重要材料。因为姜不是稀有的贵食材,负责采购的厨师对库存就没放在心上,直到要开始备料前一天,他们走遍了十公里内的菜市场和超市,竟然一块姜都买不到!

到了24号上午,雪依然断断续续地下个不停,气象局发布了红色预警,放眼望去,大雪把高楼大厦和房子覆盖上了白色的皮肤,马路上的绿化带仿佛成了一条条的雪河,媒体报道这是百年不遇的“真.白色圣诞”,各种关于气象异常的分析、科普、造谣、浪漫想象充斥着舆论。这些议论把今年的圣诞渲染出了传奇色彩,但身在里面的人并没有心思去想这些。

餐厅里,大家在琢磨的只是:特么哪里能找到姜啊!

魏国恩道:“要不让小邵他们去大超市一家家的找,北京那么大,我就不信买不到姜。”

霍子安不赞同,这事费时费力又不确定,马上要开始备餐了,不能把人手再分配出去。

陈朗心托腮:“要不用姜粉得了!”

霍子安心想,万不得已,这也是个办法,虽然姜粉的风味和生姜完全不同,要做很多额外处理,而且这么大量的姜粉,一时也很难筹集……

这时,林枫挺身而出:“也不是没有办法,我试下去几个酒店的餐厅里借调,’有德楼’里中餐厅应该有不少存货,我这就问问去!”

霍子安制止了他,觉得为了姜去别的餐厅筹借,有点小题大做了。正犹豫不决之际,由良辰拄着拐杖进来了。他看见大家团团围着开会,问道:“怎么了?”

陈朗心告诉了他。由良辰笑道:“那有什么难的,去邻居家要好了。”

“我们不是拍两块姜炖肉,去跟街坊借,能借那么多吗?”魏国恩质疑。

由良辰肯定道:“能,多问几家就有了。”他熟悉胡同的习性,进入寒冬,菜价就贵了,老头老太太们一个多月前就开始大量购买大葱、姜、白菜、土豆囤在家里,和晾干的茄子、豆角一起作为餐桌的主要蔬食。虽然现在很容易买到大棚栽种的反季节菜,但这种精打细算已经成了生活习惯,年年如此。

由良辰分派人去跟街坊要姜,街坊听到是霍子安要的,哪里会拒绝?二十分钟不到,装在塑料袋里、快递盒里、菜篮里、报纸里的姜块,就一一送回来餐厅。

霍子安摸摸由良辰的头,赞道:“良辰脑子真快。国恩,下午把羊腿都烤了,分送给街坊。”

林枫见这事这么容易就解决了,心里觉得不太痛快,仿佛他白松露的大功劳也被冲淡了。

他打量着由良辰:这人除了开餐的工作时间,大部分时候都松松垮垮的,不是一个人戴着耳机听音乐,就是在门口翘着那只好腿抽烟。林枫来餐厅一天多,差不多跟所有同僚聊了一遍,大致了解了餐厅的人情关系。他知道由良辰此前一直管外场,跟他的职责重合,他还知道由良辰是胡同小餐厅的房东,就以为他是靠着这层关系进了餐厅,本身并没有什么学历或经验,霍子安拍他马屁,大概也因为租着他们家房子吧。

他对由良辰就没怎么放在眼里。

趁由良辰在整理酒柜时,林枫凑了过去。“您的脚好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