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最合适的人选(1 / 2)

烈明 睿士 1731 字 21天前

李自成灰头土脸的退入湖广襄阳,为了彰显并突出自己的永昌天子的地位,一入城,便迫不及待的将襄阳府改名为“襄京”。

崇祯十四年的时候,张献忠攻破襄阳,处死襄王朱翊铭。十五年的时候,李自成麾下大将白旺占据襄阳,陆续攻占都承天府、荆州府、岳州府、常州府、辰州府等府县,如果不是北地有变,很有可能如今整个湖广都要落入白旺的手中。

到达襄阳之后,李自成便躲进了原先的襄阳王府,自此深居简出,不理朝政,整日里混迹于脂粉堆中,整个人变得颓丧异常。

大顺的各路兵马也相继退入湖广,军中却是连主持大局的人都没有,各部连驻防之地都是自己挑选的,朝廷中枢和宫里竟是没有任何的安排。身为武将之首的刘宗敏因为延安府的溃败,此时也再没有了颐指气使的精神头,带着自己的部下就在最为富庶的襄阳府,继续干他的老本行——追赃助饷。

牛金星和刘宗敏联手逼走李岩以及他统领的后营兵马,之后,牛金星投靠满清,导致陕西的防线全线崩溃。军中对于李自成的不满日益扩大,加上老臣子顾君恩的出走,使得统兵将领都与中枢渐渐有了离心离德的趋势。众人心中都是清楚的很,如此下去,用不着清军和大明的追剿,要不了多少时日,大顺也会不战自乱。

面对着如此的景况,跟随李自成一起起兵的高一功、袁宗第、田见秀、刘体纯、刘芳亮、李过等将领心急如焚。奋战十余年的光景,好不容易攻入北京城,但形势急转直下,竟是又被清军逼得无路可逃。这让谁能甘心!

偏偏在这个时候,李自成却是轻信奸佞,自毁长城,到了无路可走的时候,又是自暴自弃,这让仅剩的的这几十万大顺军子弟以及家眷怎么办,难道就在这异地他乡坐困等死不成吗?

刘宗敏这些年的上蹿下跳和平庸无能已经将他自己的人望威信折腾的一干二净,因此一众顺军大将都自发聚集起来,要为眼前的困局找一条出路。

众人公推李自成的妻弟、如今的左威武将军高一功以及李自成的侄儿、义子李过为首,前去向李自成和高皇后觐见上疏。

但李自成却是避而不见,任凭众人在宫门外如何泣血恳求,只是一位的命宦官和亲卫将众人挡在门外。

众人无奈,只得求见高皇后,高皇后却是对眼前的局面也是无可奈何。

高一功跪在高皇后面前,已然是泣不成声,众人跪拜在其身后,也都一脸的悲戚之色。好好的大顺朝弄成现在这幅模样,怎能让众人部悲从中来。顺军以流贼起家,这一年来经历了如此的大起大落,不少原先跟随在左右的流贼头目已经召集麾下兵马不告而别,曾经的百万大军倏忽间烟消云散。

其中不少人相继投奔了南明朝廷和满清,但却是无一例外的没有落到好结果。流贼的脾性,现在已经街知巷闻,现如今可不是崇祯朝时期的“剿抚并用”,无论是大明或是大清都不可能接纳一群随时会反叛的乱军。南明不肯接纳,满清的多尔衮更是明白无误的发布诏令:“前明降官但有归降一律接纳,降贼但有归来格杀勿论!”这一来,等于是将大顺军将领的两条生路都给卡死了。降明是死,降清还是死!

被全世界抛弃的人们,此时已经处于深深的恐惧之中了。但,这又能怪谁呢?

“请娘娘再劝谏一下闯王,事到如今,不能再坐困愁城了。蜀中的大西王、湖广永州府的威德大将军罗汝才,是目下仅有的两路可能来援的兵马,请闯王下旨速请他们来援,才是上策啊!”

“北面有清军东虏,南面和东面则是郑芝龙的几十万大军步步紧逼,别的不说,仅是咱们这几十万兵马和家眷的消耗便足以拖垮朝廷啊!娘娘啊!请您从速决断啊!”

六部的堂官喻大猷、宋企郊、巩焴、张璘然、李振声、杨玉林等人早在大顺军撤出西安之时便逃了个精光,如今的大顺朝堂也只剩下当初跟随高迎祥、李自成一统起兵的几十位将领了。看着这些出生入死的铁打汉子在自己面前哭成一团,高皇后也是心乱如麻。

但求救于张献忠和罗汝才,高皇后却是时分为难。众所周知,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三人之间的恩恩怨怨,曾经是不死不休,即便是救过李自成性命的罗汝才,当初也差一点便遭了李自成的毒手,现在要向这两人求援,高皇后可以肯定,李自成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即便是这两人带兵来援,打的是什么主意,谁又能知晓呢?据高皇后来看,反倒是落井下石,兼并兵马和地盘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为这是流贼系统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

可是,如果没有张献忠和罗汝才的增援,仅靠大顺这十余万如同惊弓之鸟的兵马能挡得住清军和明军的进攻吗?

一时之间,高皇后踌躇不定。

“娘娘恕罪,敢问娘娘,可是在为如何请动援兵而思量吗?”一片静谧的当口,却是忽然有一个尖利但却温顺的声音在高皇后耳边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