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节(1 / 2)

宫檐 阿琐 2577 字 8天前

“一定会好起来的,佛祖会保佑你。”元曦道。

“太过执念,反而痛苦,我现在并不畏惧死亡。”葭音道,“有些话,我不敢对皇上说,会让他痛苦。可是元曦你知道吗,我想到能去见四阿哥,能去见阿玛和额娘,突然就什么都不怕了。元曦,我太累了。”

“我会照顾好费扬古,他和国维是好兄弟,我哥哥也会帮着扶持费扬古。”元曦泣不成声,“姐姐,你放心……”

葭音亦是泪如雨下,颤巍巍握着元曦的手:“对不起,元曦,对不起……”

添香在一边哭得直抽抽,伏地哀求元曦道:“佟嫔娘娘,求您多来看看我家小姐,小姐很惦记您,她很想您。”

但是元曦知道,今日回去,太后必定震怒,她不会再有机会来了,这一别,就是阴阳相隔。

董鄂葭音,美了一生,临了这个模样,绝不能再让别人看见。她必须带着帝王所有的爱,带着世间所有的荣华富贵,美丽地离开这个人世,元曦都知道。

她陪了葭音一整天,直到日落西山,福临就快回岛上,才不得不离开。

葭音泪眼相望,依依惜别,忽然天上炸响了惊雷,原本昏黄的傍晚,顿时黑漆漆一片,宫女们忙着来点蜡烛。

元曦跟着宫人离岛,恰遇皇帝快马加鞭赶回来,福临下桥的一瞬,倾盆大雨从天而降,宫人们纷纷围上来,要为皇帝打伞遮雨,可福临把他们都推开了。

福临淋在暴雨之中,一步步走到水边,冲着黑漆漆的苍穹怒吼:“老天爷,你听到了是吗,你能听见,求求你,不要带走她……”

“求求你……”福临痛哭,向着苍天跪下,一群太监宫女和侍卫们,也不得不在雨中跪下。

只有元曦站在那儿,被风雨吹打着,脸上已分不清泪水和雨水,她多想走上去抱一抱这个男人,多想去安慰他千疮百孔的心。

可是他嘴里喊着葭音,他喊着董鄂葭音。

“娘娘,走吧。”带元曦来的人,催着她,“太后一定已经发现了,太后这些日子身体也不好,您别让太后着急了。”

元曦被拉着走,三步一回头地看着跪在暴雨中祈求上苍的福临,哭喊:“皇上……”

可是福临什么都听不见,雷声雨声,和他自己的哭声。

他额头抢地,哀求上苍:“放过她,放过她。”

慈宁宫里,玉儿早就发现元曦不见了,没有迁怒任何人,只叮嘱苏麻喇,回来了直接带到她面前。

可没想到送回来的孩子,浑身湿透,狼狈不堪,玉儿立刻命人用姜烧水,给元曦沐浴驱寒。

泡在浴桶中,满屋姜香,纵然雷阵雨之下,也燥热得很,宫女们有些都要热中暑了,元曦就让她们都出去透口气。

不多时,房门开了,元曦还以为是石榴,说道:“太后还生气吗,太后晚膳用了吗?”

走来的却是玉儿,放下一碗凉糕,说道:“再不许有下一次,今日,就算是你去和董鄂氏诀别。”

元曦大窘,想要行礼,又不敢离开浴水。

玉儿大大方方拿过衣衫盖在她身上,背过身道:“起来吧,再泡下去,该晕了。”

“是……”元曦手忙脚乱地从热汤里爬出来,擦干身体裹上衣衫,玉儿问她好了没有,之后就带着元曦到清凉的地方坐下,让她吃凉糕,自己为她擦拭长发。

“太后,您别生气,我再也不去。”元曦怯怯地吃了一半,说,“是臣妾错了。”

玉儿道:“董鄂葭音是个好孩子,可她实在不适合做我的儿媳妇,亏得她孱弱温柔,倘若是个康健命长的人,只怕将来,我还不得不要动手除掉她。”

元曦大骇,紧张地仰望太后。

玉儿道:“曾经先帝做的所有在我看来冷酷无情的事,如今都成了我的家常便饭,人在其位不谋其事,要来何用?”

第660章 一切若是重来

元曦手中的勺子滑落碗中,一声清脆之后,天际划过闪电,紧跟着炸响惊雷,可是玉儿不动,元曦也不动,婆媳俩互相凝望着,久久不语。

雷声雨声不绝于耳,上苍仿佛听见了皇帝和大臣们的祈祷,仿佛原谅了帝王的“过错”,终于降下甘霖。

百姓的庄稼有救了,可是谁来救救葭音姐姐,谁来救救皇上,老天爷听得见吗?

元曦满心惶恐,太后曾经说,要她一起扶持皇帝度过这道坎,可是太后现在却说,人在其位不谋其事,她怎么觉得,不单单是在说葭音姐姐?

“今晚早些休息,好好保重身体。”玉儿放下手里的东西,再摸了摸元曦的长发,“多好的头发,又黑又亮,让我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我这辈子,没做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可好好活着了,活着,一切才有希望。”

元曦站了起来,双手紧紧交叠在一起,可十指相扣,还是禁不住微微颤抖,玉儿把她的手,放在了元曦的手上,稳住了她的颤抖。

“太后。”元曦终于开口了,“您、您也会原谅皇上的,是不是?”

玉儿道:“是啊,一定会,他是我的儿子。”

窗外雷声隆隆,不知道是在为皇太后的话作证,还是在反驳。

元曦的不安,从眼珠子里溢出来,玉儿拍拍她的手背,转身离开了。

老天连下三天大雨,缓解了久旱之灾,而三日后雨过天晴,正是和顺公主下嫁尚之隆的日子,太后并在这一日,为柔嘉公主与耿继茂之子耿聚忠订婚。

三藩里,有二人携子进京,吴三桂则因身体不适未能到京城,好在他的儿子吴应熊在京城,自然能替代父亲周全这些事。

玉儿礼遇三藩,接他们的家眷到宫中小聚,摆宴赏乐,好生招待了一回。

太后这样殷切的态度,自然引起几位满洲大臣的不满,亲王贝勒们,更是觉得,叫汉人爬到了头上。

他们纷纷向皇帝进言,认为太后不该如此抬举汉人奴才,可现在的皇帝,一心一意期盼老天爷能救回他心爱的女人,在此之余尽可能地操持着国家大事,再多一丁点,他都承受不住了。

这点事,他根本连眼皮子都懒得抬一下,反而这些话,都传进了太后的耳朵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