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君臣论吏治(二)(1 / 2)

“陛下明鉴,微臣以为此事当须得分三步走,首先,已就藩的王爷皆是陛下之亲兄弟,实不宜一下子全都调回京中,当可借取消世袭令之机会,顺带着改一下固有的承袭律令,就采取降爵承袭制便好,如此,若是宗亲无功勋,最多十代后,爵位当不存焉;其次,自此后,亲王及以下之宗亲都不在就藩,设立宗亲府。以年高德昭之王爷为宗令,管理各支宗室子弟;其三,待得已就藩之亲王百年后,其后代都不再就藩,调回京师。加入宗亲府,有能力者,可由当时之帝王酌情任用。”

若论对天家宗亲的管理,有清一代无疑做得最好,若不是闭关锁国,导致外侮入寇,清朝还真就未必会那么快被推翻了去,有鉴于此,哪怕对清朝统治者没什么好感,可在涉及到帝国的组织架构时。对清朝那一套,赵文振还是挺推崇的,无他,现有的生产力低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压根儿就不可能搞啥资本主义,至于社会主义么,那还是洗洗睡了的好。

“宗亲府么?那朕的儿子们呢,难不成就都这么养废了?”

太宗对那些堂叔以及弟弟们,其实一直都是很警惕的,若是能将这些人都弄到京师里来养着,太宗倒是不反对,问题是他又不愿亏待了自己的儿子们,这无疑就是个很要命的矛盾来着。

“陛下,请恕微臣斗胆,俗话说:龙生九子,各不相同,有能力而又品德高洁者,陛下大可使之帮办朝务,文不成武不就者,荣养也就是了。”

说实话,太宗的儿子虽是不少,可真正有能力的又能有几个呢?算来算去,除了李恪之外,也就李贞、李治还算有点政治才干,其他的全都是废物,当然了,这话,只能藏在心里头,再给赵文振几个胆子。他也不敢道将出来的。

“嗯……,爱卿如此说法,欲置太子于何地耶?”

从理智的角度来说,太宗对赵文振的进言是认可的,问题是理智代表不了感情,一想到自家儿子们恐怕会因宗亲府这一套而受了委屈,太宗的脸色难免便有些个不太好相看了起来。

“陛下恕罪,微臣所言之宗亲法其实是与不立太子之法相配套的,二者互为辅助,缺一不可。”

太宗这话里的寒意可是不轻,即便赵文振胆子算是很肥了的,心头也自不免有些个发憷不已,偏偏又不能不答,无奈之下,也只能来了个避重就轻。

“……”

任凭赵文振在回答时如何拐弯子。可意思无疑却是明摆着的,那便是在暗指李承乾该被替换掉,对这等大逆不道的建议,太宗一无表示,仅仅只是眼神幽冷地看着赵文振,良久不发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