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新老交替(2 / 2)

锦衣状元 天子 3004 字 1个月前

但也能说得过去,谁让现在王琼下狱,吏部尚书位置空缺着呢?

杨廷和听到赵璜这个人选,倒没觉得怎样,他不觉得赵璜会跟新皇有什么联系,反而赵璜的能力值得肯定,只是其虽然在工部右侍郎职位上卓有建树,但多在外办差。

大明到弘治、正德朝时,户部右侍郎和工部右侍郎这两个职位相当特殊。

户部右侍郎一般兼职打理宣府军饷,而工部右侍郎则一般派出去治河,部堂事一般由两部左侍郎管理。

所以在朝中文臣看来,赵璜属於“实干派”的代表,但没什么坐办公室经验,如此直接提拔为工部尚书有越级之嫌,让其当几年左侍郎历练一下比较好。

历史上赵璜是在正德十六年被提拔为左侍郎,后在次年嘉靖元年被提拔为工部尚书,一干就是六年,属於大礼议前后保持地位不变的中立派大臣,一直到嘉靖六年乞老归田,还被皇帝极力挽留。

但现在皇帝提出此议,杨廷和知道今日的重点是要把吏部尚书和兵部尚书这两个要害职位确定,实在没必要在工部尚书上争执太多。

李鐩下去,赵璜上来,在杨廷和看来完全可以接受。

“臣附议。”

却是内阁次辅梁储走出来,附和了朱四的提议。

杨廷和没任何表示,很多大臣见状,站出来诉说赵璜的种种好,俨然赵璜就是经过合理廷推出来的最佳工部尚书人选。

……

……

李鐩致仕先定了下来,属於被汪玄锡参劾后,皇帝临时做出的变通,同时连新任工部尚书人选都选定,皇帝和文臣们都觉得很合适。

接下来就是商议王琼和王宪的罪行了。

朱四道:“此二人与中官联系紧密,如今尚且要追索二人罪行,另外尚有去年吏部尚书陆完罪行尚未确定,刑部一并稽查,不能久拖,如何罚罪可等其罪行查明后再说。朕不想让二部出缺,请诸位给出人选。”

皇帝的意思很明显了。

廷议王琼和王宪罪行之事先放一放,朕知道他们二人有罪,你们不必一上来就落井下石。

可以先等刑部查一查再说,朕没打算让东厂和锦衣卫接手,先让刑部来调查,这不是你们文臣最希望看到的结果么?

朕现在就问你们,谁来当这二部尚书?

因为朱四已听从朱浩的意见,知道在吏部和兵部两部尚书的人选上,自己没什么话语权,所以他从开始就没打算去争,知道再怎么争也争不过杨廷和。

杨廷和会在工部尚书的人选上听取他的意见,并不是看在他皇帝的面子上,而是看在赵璜能力尚可又不是新皇派系的政治立场上。

眼下杨廷和的势力坐大,尤其王琼和王宪下狱,全是杨廷和主导的派系斗争带来的直观后果。

朱四一边让朝臣感受到自己的强硬,又不能跟杨廷和明面上撕破脸,这需要很高的话术技巧。

廷推结果。

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石珤,得到杨廷和等文臣的支持,以其来暂代吏部尚书职位。

至於兵部尚书,顺理成章落在了之前跟王琼政治倾轧非常严重的彭泽身上。

不出意外,全都是杨廷和的人。

杨廷和见皇帝同意自己的意见,觉得新皇很识相,正想着, 朱四突然看向户部尚书杨潭,道:“杨尚书也乞老归田,朕一向讲究一碗水端平,户部差事朕想让一位在安陆时曾见过的名儒,过去曾做过部堂的孙交孙老来主持,不知诸位卿家有何意见?”

突然来这么一句,等於说既同意了杨潭的请辞,又提出新任户部尚书人选。

杨廷和突然陷入被动之中。

主要是过去几年,户部一直都不在他控制范围内。

正德皇帝朱厚照看起来胡闹,却是个聪明人,六部中户部和兵部一直牢牢掌控在手,也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打仗,需要这两部的支持,户部尚书杨潭名义上跟内臣走得近,可也没做出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

皇帝突然提出让赋闲已久的老臣孙交来当户部尚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孙交威望是足够的。

而且就算孙交是安陆人,回朝后也未必会与新皇过从甚密。

杨廷和觉得,此议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