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节(2 / 2)

杨八娘 子一十四 2509 字 1个月前

小眼睛脸都给气绿了,只问寇准要证据,“没证据,就是诬告!朕饶不了你!”

寇准还没一点脸色,情商实在是太低,叫嚣着回头就收集证据去,冲小眼睛吼:“纸包不住火!”

小眼睛回去又冲八娘抱怨了,“他若是要求派人追回诏书,我都没这么气!轻重不分!”

八娘能怎么的,只好继续劝啊,“算了,知道他是那样的人,你又何苦和他置气?”

小眼睛哼道,“就因为他是那样的脾气,所以大家都该让着他?这是什么道理?!凭什么?!你怎么还要教小雷收敛脾气呢?!”

结果,隔日,汴京城便有流言传出,说小眼睛给李昌龄下了巴豆,所以李昌龄请病假了,这性质可就恶劣了!

“这哪儿跟哪儿啊?!”八娘很奇怪,不禁琢磨着,从寇准指责小眼睛联想到小眼睛给李昌龄下巴豆,这也太会想象了吧?关键是谁会这么无聊呢?!

小眼睛鼻子都给气歪了,冷笑道,“我可是在野史里占了一席位了!”将寇准给恨了一头包,而李昌龄则很快出来上班了,脸色还很苍白,就急忙销了病假,赶着上班了,逢人便说,他是吹了风,着了凉,头疼欲裂,肠胃好得很。

小眼睛立马觉得李昌龄顺眼多了。

李昌龄没两天就在早朝时说了,该立后了,大宋需要继承人。

小眼睛觉得自己眼瞎了,怎么会觉得他顺眼的?

而党项的李继迁看了诏书,也揉了揉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有些怀疑自己中文退步了,和大臣们再三确认后,怒极而笑,“黄口小儿竟然敢如此猖狂!”

要知道,李继迁一得到赵匡义去世的消息,那是立马集合兵马,准备趁小眼睛才登基,屁股还没坐稳的时再夺大宋几个城池的,结果曹璨是个经验丰富的,一接到朝廷邸报,立即下令全军进入一级戒备,在重要关口增加了兵力,然后,才放了朝廷的使者去党项。

所以,等李继迁集合人马后一瞅,曹璨已是严阵以待了,便将人马给撤了回来。

没想到,自己撤了,大宋的小皇帝竟然在自己的面前摆起了官家的范儿,李继迁能不给气乐么?!

当即打了使者二十大板,“回去告诉赵恒,他不舒服,本王更不舒服!”

然后下令,兵马集合,必须得给小眼睛一点眼色瞧瞧,“还真以为他威服四海呢!”

他这大批兵马还没到大宋边城呢,就接到报告,吐蕃人打来了!

“联合吐蕃?”李继迁大怒,“他们什么时候勾搭上的?!”

曹璨听着探子的回报,眉头紧缩,吐蕃的人马倒是雇佣了,可是,后面的事……

是的,小眼睛没说联合吐蕃,直接简单的拿银子雇佣!给曹璨的密旨上说了,联合吐蕃?没准谈判都得谈到地老天荒了!朕拿自己的积蓄雇佣吐蕃兵!

第395章 声东击西(五)

而辽国萧太后正看着小眼睛的私人信函,对耶律隆绪道,“比你能干。”

耶律隆绪满不在乎,“他那么能干,那就让他给你当儿子呗。”

萧太后放下信函,“给哀家记清楚了,你是大辽的皇帝!”

“朕原来还是大辽的皇帝啊?”耶律隆绪冷笑。

“你真要为了一个汉女和哀家闹嘛?”萧太后很生气。

“她连妃都不是,碍着谁了?”耶律隆绪板着脸,“就因为大辽出过一个甄皇后么?”

耶律隆绪的爷爷耶律阮南征的时候在石敬瑭的后宫见到了甄氏,甄氏是唐朝后宫的宫人,后来到了石敬瑭的后宫,当时已经40岁了,结果,当时才30岁的耶律阮竟然就喜欢上了,最后,甄氏还当了皇后,还生了儿子。

萧太后运了半天气,“杨八娘只是贵妃!”提醒耶律隆绪,小眼睛就知道顾全大局!跟着学点!

“她会当大宋的皇后的,”耶律隆绪微微扯了扯嘴角,“要不我们打个赌,杨八娘若当了大宋的皇后,朕就封刘娥为大辽的皇后?”还冲萧太后挑了挑眉。

萧太后气得扔了个杯子。

耶律隆绪回上京后,和萧太后的关系倒是缓和了一段时间的,可是,等耶律信和耶律狗儿将刘娥给带回来,母子俩的关系再度降到了冰点。

倒不是刘娥宠冠后宫,也不是刘娥飞扬跋扈,相反,刘娥只是最低等级的妃嫔,而且规规规矩,不越雷池一步。

可是,因为前头出了个甄皇后嘛,萧太后和萧皇后对刘娥都没个好脸色,各种挑毛病,彻底惹火了耶律隆绪。

前几天,刘娥又被萧皇后寻了个由头给罚了,耶律隆绪自然没给萧皇后好脸色,当然,萧太后便找耶律隆绪谈话了,母子俩都没个笑脸。

见萧太后扔了杯子,耶律隆绪眉头都没皱一下,嘴角继续挂着笑,“你也知道那只是赵恒的策略罢了,有什么好拿出来说的呢?”

母子俩正僵持着,韩德让进来了,“党项那边有快报。”

萧太后赶紧站起来,接过快报一目十行,很快看完,耶律隆绪也打起了精神。

“机会来了?”萧太后看完后,问韩德让。

韩德让缓缓点头。

萧太后将快报递给耶律隆绪,耶律隆绪一看,半响才道,“母后不是夸他比朕能干嘛?”

萧太后不理这弱智的挑衅,当即吩咐:“召人议事。”

耶律隆绪冷冷道,“赵恒胡闹,和党项人翻脸,这不奇怪,可大宋的朝臣难道也跟着胡闹?!赵匡义才死多久?他安排的人如今还都在位置上呢!”

耶律隆绪其实挺羡慕小眼睛的,虽然早早的没了娘,可赵匡义这个爹是真心的心疼小眼睛,反正在大辽的边境上,大宋的守将全是经验丰富的!李国舅就不说了,原本就在守边关,北伐时表现好的,也全在边关升职,连潘仁美都给贬到了北边边关。

大辽当时得了情报还在奇怪,按说潘仁美在这一线待段时间,应该回京了吧,结果,人家楞是一直待到了现在。

等赵匡义去世的时候,辽军完全没机会偷袭时,耶律隆绪才想明白,赵匡义早早的就在为小眼睛顺利接班做准备了!李国舅和潘仁美都是能影响政局的人,和宫中多少有些牵扯,所以,赵匡义才不让他们回汴京,避免他们因各自的利益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而这两人镇守在边关,大辽多少也会多些忌惮,两人可都是有真本事的!并且,紧急情况下,这两人都是能拍板拿主意的!不会发生贻误战机的事情!